当前位置 >>

通知公告

北京大学张亚文教授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15-09-08   字体大小T|T
      应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北京大学张亚文教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作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报  告 人:张亚文  教授
报告题目:氧化铈基纳米催化材料的可控制备化学及其CO氧化的构效关系
报告时间:2015年9月12日(星期六)9:00
报告地点:第二化学楼101报告厅
 
报告摘要:
      氧化铈基纳米材料在环境污染物治理、能源转化、有机合成等领域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应用。近20年来,如何通过液相合成化学调控氧化铈基材料的纳米结构,从而揭示材料在纳米尺寸下的结构-功能间的关联规律是一个广为人们关注的科学问题。本报告将总结我们十多年来在氧化铈基纳米催化材料的可控合成化学及催化功能基础方面的研究进展。我们基于溶液平衡化学原理,系统发展了氧化铈基纳米材料的尺寸、形貌、维度、组成、晶相及微结构的可控制备方法;利用CO的催化氧化作为探针反应,深入探索了纳米材料的颗粒特性、织构、掺杂结构等对催化性质的影响及调节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对发展新型高性能氧化铈基纳米催化材料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张亚文教授简介:
      张亚文,男,1965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1988年、1994年、1997年于北京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8-1991年就职于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任助理工程师;1998-2000年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留校任教,2001年8月被聘为副教授;2006-2008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和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做访问学者;2009年8月起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0)。
      主要从事稀土-贵金属纳米材料化学的研究,在稀土和贵金属纳米材料的液相可控制备、组装及构效关系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解决了用单一分子前驱体热分解法制备单分散稀土化合物功能纳米晶的通用控制合成方法的难题。迄今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20多篇,其中在Science、JACS、ACIE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8篇,总引用率7000次以上(其中17篇论文均被SCI引用100次以上),H因子为44。在国际和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20多次。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奖(2005)、第二届北京大学华新杰出学者奖(2006)和北京大学中国工商银行优秀教师奖(2014)。以第二完成人先后在2010年和2011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各一项(项目名称:稀土纳米功能材料的可控合成、组装及构效关系研究)。担任《中国稀土学报》中英文版和《化学学报》编委,以及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理事。被选入爱思唯尔2014年化学组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录。

实验室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 邮编:730000

联系电话:0931-8912871 Email:klnmc@l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