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邱惠斌教授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19-03-21 字体大小T|T
应化学化工学院、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邀请,上海交通大学邱惠斌教授来我校进行交流并做学术报告,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参加。
报 告 人:邱惠斌 教授
报告题目:螺烯超分子化学
报告时间:2019年3月26日(星期二)下午15: 30
报告地点:第二化学楼101学术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邱惠斌,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2010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应用化学博士学位,曾获得卢嘉锡优秀研究生奖、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奖、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提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1-2015年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获得欧盟玛丽居里国际人才引进计划资助。2015年8月回国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联合基金项目、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等。在Scienc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Chem. Soc. Rev. 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被Science、Nat. Chem.、J. Am. Chem. Soc.、C&E News等期刊媒体作为亮点进行评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聚合物的合成与多级次精准自组装、非平面共轭分子的合成与超分子化学、手性发光材料、功能界面材料等。
摘要:
作为一类特殊的手性分子,螺烯没有大多数手性分子的碳四面体手性中心,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螺旋共轭面,其极大地增强了螺烯的手征性光学性质。目前,对于螺烯小分子的研究方兴未艾,而基于螺烯的高分子或超分子体系却鲜有报道。相比于小分子分散状态,聚集态下的螺烯,由于手性堆叠,其手征性光学性质将发生很大变化,例如它们的圆偏振发光将极大地增强;当螺烯类化合物通过π-π作用堆叠形成一维聚集体时,其旋光度能够增加50倍以上。因此如何设计有序、定向的共价网络结构与超分子自组装体系,研究手征性光学性质与高级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开发相关功能材料与器件,是螺烯类化合物的研究前沿之一,也是手性材料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近三年,我们课题组致力于发展螺烯超分子化学,围绕有机框架结构、溶液与界面自组装、圆二色发光、生物医药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的研究工作,在此向大家作简要介绍。